谈及民国时期的才女作家人人配,白薇这个名字,或许没有林薇因、张爱玲等人响亮。
但实际上人人配,她才学品貌俱佳,与同时期的丁玲、郁达夫齐名,连大文豪鲁迅都盛赞她为灵气逼人的“仙女”。
然而,对于这样一位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“仙子”,她却说自己是“生无爱,爱无果,死无墓”。
那么,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?
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白薇历经波折,但又不断抗争的一生。
白薇,原名叫黄彰,1893年出生在湖南资兴秀流村的一户没落的乡绅家庭。
父亲早年曾在日本留学,还参加过同盟会。
虽然是个新派革命家,但骨子里却十分守旧。
仅仅因为女儿出生当天是个不吉利的日子,就听信传言将她视为灾星。
能干又专断的母亲对灾星之说也深信不疑,整日担心女儿会克死父母。
于是,在三年一度的乡村大戏上,她因吃了邻村刘寡妇盛情款待的鸡蛋汤,便拱手将年幼的女儿当作人情,许给了对方那唯母命是从的遗腹子。
不过在那个包办婚姻依旧盛行的时代,这在当时的人们眼中也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。
可想而知,父母对白薇有多轻视。
作为重男轻女时代的长女,不受父母待见的她,童年过得并不轻松。
小姑娘从5岁起便成为母亲的帮手,每天从清晨开始就有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,稍大一点还要带弟弟妹妹。
不过,小白薇也度过了一段为数不多的美好时光。
起因是她10岁左右,父亲留学归来,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家乡兴办教育。
由于学校提倡男女平等,父亲碍于脸面,便让女儿也进入了学堂。
读书让小白薇得以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,因此她万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并刻苦钻研。
在这期间,白薇不仅学习了国文、数学、历史、地理,还在父亲保存的书籍与杂志上了解到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。
而这些英勇的事迹在小白薇的心里种下了革命的种子。
如果读书的日子能够这样继续下去,或许她的未来会是另一番光景,但是一场包办婚姻的到来,摧毁了她对未来所有的畅想。
16岁那年,白薇已出落得亭亭玉立,刘寡妇担心夜长梦多,便上门要求白薇中断学业,履行婚约。视面子比天大的父亲搬出礼教与家族名望逼女儿就范,强行将女儿嫁了出去。
这一嫁,白薇的悲惨生活便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实际上,那个刘寡妇是远近闻名的泼妇。
她本以为白薇的父母会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,却没想到儿媳妇只带来一些半旧的衣服、几本书和几吊压箱底的铜钱。
愿望落空的刘寡妇,将一腔怒火全部倾倒在白薇身上,她指使儿子对她轻则非打即骂,重则几天不给饭吃,还辞退了家里的帮工,强迫白薇包揽全部脏活累活。
更可气的是,刘寡妇与同村男子不可告人的关系被白薇撞见后,这个恶婆婆一方面害怕事情走漏风声,一方面为了泄愤,竟发狠咬断了她一根脚后筋。
可怜的姑娘一瘸一拐逃回娘家才得到救治,但伤势刚有所好转就又被好面子的父亲送回婆家。
在多年的劳累与时常挨打挨饿的折磨下,白薇不仅骨瘦如柴还疾病缠身。于
是,这个狠毒的寡妇便与儿子商议要将她卖掉。
受尽欺凌的白薇再也无法忍受这人间炼狱般的日子,决定连夜逃跑投奔舅父。
好在舅父一向心疼白薇,得知外甥女在婆家的遭遇后,他便瞒着白薇的父母,偷偷出钱,供她去女子师范读书。
1915年春天,白薇重新走进校园。
她将这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视为摆脱苦难的救命稻草,用超乎常人的努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,赢得了全校同学的尊重。
时间一晃而过,酷暑将至的1918年,24岁的白薇正在毕业典礼上接受优等生表彰,却被人告知父亲已候在校门外,要将她抓回家乡履行卖身婚约。
别无选择的白薇在同学们的掩护下,钻过沾满污泥的废弃下水道口逃出校园,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轮船。
而抵达日本之后的她身无分文,只能四处做工谋生,当过家庭女佣,在街头卖过水,去码头干过挑工。
可纵使生活困苦,白薇也从未放弃学习,凭借着不屈的努力坚持半工半读。
终于在三年后,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东京高等女子师范。
谁知入学后不久,父亲却来信希望她以留学生的身份回乡谋官以光耀门楣,可白薇不愿再过被奴役的生活,也不为功名利禄所折腰。
父亲气得与女儿断绝了关系。
至此,家庭彻底将她抛弃了。
不过,生活的苦,并没有燃尽白薇对未来的希望,反而激起了她冲破旧礼教的斗志。
她立志拿起笔将文学当成武器,向封建礼教的压迫宣战。
1922年,她创作出三幕剧《苏斐》,并担任主角,与留日学生一起公演。
《苏斐》悬念迭起且语言优美,让白薇一举获得了文艺界的认可,也为她叩开了文坛的大门。
就在生活逐步迈向正轨的时候,爱情也在悄然出场。
一个叫杨骚的中国留学生向她表达了爱慕之情人人配。
在朝夕相处中白薇得知对方也爱好文学,于是没多久俩人便双双陷入爱河,只可惜杨骚是个用情不专的人。
每段感情的开始都是甜蜜的,他们也不例外。
但在新鲜感褪去后,杨骚又与其他女子暗生情愫。
更过分的是,1925年,他竟不辞而别,回国去杭州寻找初恋情人。
此时,一直缺乏家庭温暖又在异国孤苦伶仃的白薇,将爱情当成了疗救自己的一剂良方。
她不顾一切地追回杭州,在西湖边找到了那个耗尽她心血的恋人。
可越容易得到的感情,越不被珍惜。
杨骚在斥责了白薇一番之后躲去了南洋。
恋人的无情让白薇不禁想起这些年经历的悲苦,促使她在悲愤之下,写就了一部追求妇女解放的爱情悲剧《琳丽》。
令白薇没想到是,自己因祸得福,《琳丽》的问世反而促进了她在文坛上的贡献。
1926年初,《琳丽》在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。
同年初冬,她回国,并加入了革命文艺团体创造社。
在此期间,白薇结识了许多有志之士,还得到了鲁迅先生的精心栽培。
据说鲁迅第一次见她时便称赞她像仙女,还将她在日本写就的三幕剧《苏斐》在自己主编的杂志《语丝》上发表。
此时正值北伐时期,白薇将内心燃烧的革命烈火,以及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倾泻于笔尖,写出多部歌颂革命运动与揭露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剧目。
1928年3月起,《革命受难神》《打出幽灵塔》等作品,在鲁迅先生主编的杂志上相继刊登。
三年后,九·一八事变爆发,38岁的白薇愤然提笔,走上了革命文学的道路。
相继创作出《北宁路某站》《敌同志》《火信》等不朽的抗日篇章。
不仅如此,她还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,动员妇女加入抗战。
并且更努力地赚取稿费,将微薄的收入捐给抗日事业。
就在白薇文学上的成就硕果累累的时候,远度南洋的杨骚回来了。
自由恋爱弥补了白薇过去被包办婚姻践踏了的生机。
她心底仍渴望着与相爱的人共创未来。
于是她再度接受杨骚,并筹备婚礼。
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白薇,婚礼当天新郎始终未到场,后来才得知杨骚又转头恋上了新欢。
面对恋人一次次无情的背叛,白薇选择把伤心失望化作文字,创作出一部以这段感情为参照的自传作品《悲剧生涯》。
她将真实的自我完全剖析,并真正认识到爱情并不是救赎,自己的人生也不应是演绎悲剧的温床,从此,彻底放下了对杨骚的眷恋。
1938年,战火南烧,白薇带着对革命的热情,直奔前线。
邓颖超大姐派她去重庆文化委员会就职。
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,白薇写出不少战斗性极强的文学作品。
但由于过度操劳,她病倒了。
在重庆参加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杨骚听说后,又来到她身边,细心地照料。
不过这次,白薇冷静地拒绝了旧日恋人的复合请求。
1945年,白薇作为进步女性代表被主席接见,称赞她虽历经磨难,但从未倒下。
两年后,因父亲病故,白薇回资兴奔丧后,留任县立中学教书。
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,56岁的白薇毅然主动申请去北大荒建设农场。
在北大荒,她亲自参加播种和收割,饱尝着开荒者的艰辛与幸福。
在矮狭的宿舍里,她还写下了数十万字赞美北大荒人战天斗地精神的散文和诗歌,处处洋溢着建设新生活的激情与丰收的喜悦。
七年后,这位倔强的文学女斗士又转去祖国的西北角新疆。
在雄健的马背上丰富创作灵感,写下《路过大草原》等反映生活的篇章。
两年后周总理写信催促文联接她回京,任作家协会理事。
晚年的白薇独居北京,回想起这些年飘零的岁月,她写下“生无爱,爱无果,死无墓”的悲凉之语,感叹自己孤寂的人生。
1987年,白薇在北京病逝,享年94岁。
白薇一生悲苦流离,却又顽强不息。
她经历了封建时代的压迫,爱人的欺骗,战争的磨难,却从未屈服。
她是苦难中开出的一朵花,美丽着四季,更激励着人心。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